2014年5月8日星期四

滴灌施肥技術促進水肥一體化



  滴灌和滴灌施肥交替使用引起滴頭堵塞台中通馬桶的主要有物理、化學和生物堵塞3種方式,可通過過濾、選用水溶性肥料和清洗等方式解決。研究結果表明,徑向和垂直濕潤距離隨灌水量的增加呈冪函數關系增加;灌水量相同時,隨灌水器流量的增大,灌水器周圍的土壤含水率增加,垂直濕潤距離減小,而徑向濕潤距離變化不大;灌水器流量一定時,垂直濕潤距離隨灌水量的增大而明顯增加。對氮素分布的測試結果表明,硝態氮在濕潤體邊界存在累積現像;銨態氮在灌水器附近出現濃度高峰,且銨態氮集中在灌水器周圍15cm範圍內。滴灌施肥灌溉系統運行方式對硝態氮在土壤中的分布影響明顯,建議最初用灌水施肥總時間的1/4灌水,再用1/2台中抽水肥時間施肥,最後用1/4時間衝洗管道的運行方式,以便將施入土壤的氮素最大限度地保留在作物根區內,氮素在土壤中分布最均勻,且不容易產生硝態氮淋失。

  強化技術培訓,增強農戶科技意識由於滴灌施肥屬於新技術,講究少灌勤灌,和傳統灌水方式相比差別較大,各種作物應何時灌水,1次灌多長時間,如何滴灌施肥,農民不能立刻完全理解和准確掌握操作要領。要組織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滴灌施肥技術培訓,傳授滴灌知識,培養技術力量,注意對用戶的技術培訓和指導,制定管理制度和運行操作規程,讓農民和合作社技術干部懂得如何安裝、維護和管理運行滴灌施肥工程,使之長期高效發揮效益,以促進水肥一體化技術的健康發展。

  近年來,示範推廣模式呈現多樣化趨勢,主要有專家大院、科技小院、田家學校和科技特派員等模式。要促進滴灌施肥工程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建議采取“政府+高等院校+科研單位+企業”四位一體的解決模式,政府牽頭,完善農田灌溉基礎設施建設,高等院校+科研單位+企業在基層共同建立科技小院,台中通水管派駐研究生,進駐農業生產第一線,高等院校和當地科研單位開展技術研究工作,為滴灌施肥技術的推廣應用提供技術支持,並以科技小院為平台,舉辦農民田間學校,開展農民培訓,提高農民科技意識,傳播科技知識,培養技術骨干。企業結合自己的研發,通過科技小院對物化的技術產品進行展示,使科研和成果轉化無縫對接,廣大農戶直接受益,從而實現科技增益的最大化。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