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2日星期一

從“大陸新娘”到兩岸文化使者

從“大陸新娘”到兩岸文化使者

常熟女子趙麗娜是改革開放後最早嫁到新秘台灣那批大陸姑娘中的一員,和台灣小伙蕭方善結婚20年來,三分之二的春節在台灣度過,三分之一在常熟。這個春節,趙麗娜全家第一次沒有在“家”裡過,而是選擇去印尼度假。

  這位曾經的“大陸新娘”,現在是力推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的蘇州漢桑文化有限。

  20年前,即將從蘇州大學歷史系畢業的她,來到一家台資企業實習,與蕭方善相戀。“雙方父母對海峽彼岸來的人都感到陌生乃至害怕”,改革開放初期,兩岸交流很少,經濟差距較大,一些嫁到台灣的大陸女子確實是想通過嫁人改變生活境況,“大陸新娘”的稱呼也帶了些歧視意味。初到台灣,語言不通,沒有朋友,不想出門,去超市買菜,青菜竟叫“大陸妹”,趙麗娜忍不住簌簌落淚,幾乎要得抑郁症了,“直到這兩年,我才能開口說說自己那段經歷。”

  從不能提、新娘秘書不能碰到開口回憶,這位“大陸新娘”的內心治愈折射了兩岸關系的變化。“現在有不少專門團體服務外鄉配偶,"大陸新娘"這個詞成為過去時,現在我們被稱作"新住民"。電視上對於大陸社會的報道也比以前豐富多元了。”最令趙麗娜感嘆的,莫過於兩岸通行方式的巨變。1995年趙麗娜第一次隨夫赴台時,凌晨5點從常熟出發,繞道香港換取赴台證件,從啟德機場轉機到達台北,再輾轉3小時車程抵達彰化夫家,全程花費近20小時,累得人仰馬翻。2008年兩岸開通直航,趙麗娜買了從虹橋機場飛台北的機票,看到登機處標示牌上寫著“上海虹橋-台北松山”八個藍色楷體字,她一時百感交集,想起一句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